與名字的緣分,與寂靜的相遇

與名字的緣分,與寂靜的相遇

名字有時候會成為一種牽引。因為自己名字裡帶著「謙」,所以每當遇到相關的字,都會格外留意。日本歷史上有位著名的戰國武將——上杉謙信,被尊稱為「越後之龍」,以勇猛與謀略著稱。他一生信奉毘沙門天,甚至自認是毘沙門天的化身。

毘沙門天

在佛教信仰裡,毘沙門天(Vaiśravaṇa)是守護北方的天王,象徵戰勝邪惡與守護正法。在日本,祂往往被視為「戰勝之神」,也是許多武士與將領的精神寄託。上杉謙信因而將戰爭視為神意的實踐,使毘沙門天與「謙」這個字有了意想不到的連結。

京都山科的毘沙門堂

帶著這份緣分,去年到京都旅行時,我特別前往山科區的毘沙門堂。這裡供奉毘沙門天,也是賞楓名所。秋天時,石階兩側鋪滿紅葉,彷彿火焰般延伸至山門。可惜我抵達的那天,並非最盛景,滿山的紅葉已過最佳時刻。

然而,少了觀光客的喧囂,寺院的靜謐反而更明顯。

石階上稀疏散落的紅葉,與青苔相映成趣,風一吹就捲起落葉,帶來片刻的空靈。寺門前懸掛的巨大紅燈籠,書寫著「毘沙門天」的字樣,提醒著這裡不只是賞景的所在,更是一處古老的信仰之地。

紅葉、電線桿與日常

毘沙門堂的紅葉並非只存在於壯觀的石階,路邊的轉角、牆邊的一朵山茶花,甚至電線桿交錯的天空,都成為旅途的一部分。這些小小的細節,讓京都的郊外散策多了幾分日常感。

從電車車廂的窗縫往外望,車內寂靜,車外的山巒靜靜環繞。那一刻,時間像被延長,旅程也多了一份柔和的重量。

旅行的意義

毘沙門堂之行,最終不是因為錯過了紅葉盛景而感到遺憾,而是因為在這份「錯過」裡,我獲得了一種更深的安靜。旅行的價值,不只是抵達一個知名的景點,而是因為一個名字、一個故事,而走進一段與自己呼應的時光。

毘沙門堂於是成為我在京都最特別的記憶之一——

不是滿山紅葉的壯麗,而是那份落葉殘留後的靜謐。

返回網誌